嘉兴11月30日电 (王题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发展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不仅在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同样也将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在第九届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会议中,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如此表示。
第九届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会议现场。 王题题 摄面对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建设教育强国,深化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时代课题。11月29日-30日,第九届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会议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的“三省一市”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于此,凝聚了对新时代开创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新征程的期待,也为“三省一市”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启迪。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现代化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定位、新使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特征、新征程。
近年来,浙江教育在深化改革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据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介绍,“浙江的德育工作明显加强,立德树人新机制已全面落实,‘党建+德育’的育人机制也已全面形成。分别制定实施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美育、体育等相关政策,还编写使用省编德育系列教材,研制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于浙江而言,当下浙江省所有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年度指数测评后,浙江省已有36个县(市、区)通过了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评估认定。
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各省市也不遗余力。
在人文荟萃的江苏等省市亦是如此推进教育现代化。江苏在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大潮中,1993年,在苏南率先试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199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07年,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工作;2010年颁布江苏教育规划纲要;2013年5月,江苏成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掀起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潮。
尊重学生差异性 探索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何为适合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在新时期新阶段的一种应用,既是理念,也是实践;既要适合学生,也要适合社会;既要适合学校、区域乃至国家,也要适合当下乃至今后。”这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对其的解读。
葛道凯认为,教育系统一直在讲“以人为本”,但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教育者与管理者为中心,推进适合的教育,要把满足选择作为教育改革的坚定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把学生的选择和社会的选择作为考虑的第一因素等。
主旨演讲现场。 王题题 摄而在发展适合的教育模式上,长三角已做出一些成绩。如上海市在2010年提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
对此,葛道凯表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适合的教育上已经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上海践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核心理念,浙江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都值得江苏认真学习借鉴。”
推动教育平衡发展 创“人人皆可成才”时代
在中国教育实现从大到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建设教育强国,要求我们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努力方向,把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切实做到‘四个准确把握’。”葛道凯如是说。
而作为“四个准确把握”之一的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重点——推动教育平衡发展。对此,葛道凯表示,推动教育平衡发展要从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人人皆可成才等方面着手,推动教育充分发展,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于此,郭华巍也表示了认同。
“我省政府连续开展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改工作,实施两轮基础教育重点建设,出台了《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到2016年底,浙江省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实现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两个‘零无证’。”郭华巍说。
对于如何解决“三省一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短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苏明有自己的见解。
他表示,“三省一市”要切实适应教育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所发生的重要变化,着力破解教育还不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问题,把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坚持不懈、克难奋进,尤其是通过加强教育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三省一市”人民群众在教育上享有更多获得感。(完)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