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10月8日电 (记者 罗云鹏)从说着藏语的孙悟空到格萨尔王被搬上动漫荧屏,如今在青海,安多藏语译制片和原创动漫作品等正显现出接驳并进之势,“飞入寻常百姓家”。
资料图:西藏生活。中国境内有藏族人口约640万余人,使用藏语方言主要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种,其中安多藏语片区(青海海北、海南、果洛、黄南、海西、甘肃甘南以及四川阿坝部分地区)人口近280万人,接近藏族总人口的44%。
“过去译制一部电影需要7天至10天,年译制能力只有200小时,如今随着数字化改造和软硬件设施革新,译制影视剧能力达1300小时。”已有“译龄”35年的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主任扎西说。
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专业译制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节目的专门机构,此间节目译制量和覆盖面在中国所有民族语影视译制单位中居首位。
“我们每3个月左右要向(青海)省内外30多个藏区的州、县免费提供节目,安多藏区70%基层广播电视台节目来自译制中心。”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党支部书记韦延红说,“目前我们一年译制电视剧1600集、电影故事片50部、纪录电影10部”。
2017年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增设创作部,增加有原创藏语广播剧、小说连播、格萨尔说唱等贴近藏区生活的广播节目。
“藏语的节目比起以前多了很多,尤其是科普类和法制类的节目很受欢迎。”家住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华果说,“除了在电视上,现在通过金格桑等APP还能自己选择不少喜欢的节目。”
近年来,《寻找智慧精灵》《藏羚羊》《格萨尔王》等不同风格藏汉双语动漫相继问世,使得取材于藏族本土文化的动漫形象开始“适龄化”发展,2016年首部《格萨尔王》系列动漫作品一经推出,便赢得不少“点赞”。
青海西宁工作的夏吾东智说:“看到《格萨尔王》里的动漫形象既激动又吃惊,激动在于这是一种从没有过的表达方式,而吃惊则因为这些人物和场景是如此接近我们小时候的想象。这样的作品不仅孩子们喜欢看,我们也喜欢。”
记者此前采访时所见,在《格萨尔王》动漫中,从草原帐篷、民族服饰到草原生活器物,从阿尼玛卿雪山、百里花海到达塘查茂会场,一切现实中的场景皆“变幻”为藏式卡通样式,主题曲也借鉴了《格萨尔》史诗传统说唱中“Alalamo”的形式。
“难!”谈及《格萨尔王》动漫形象创作路时,其主创负责人彭毛扎西说,“格萨尔王是史诗里抽象化的人物,很多具象化的形象只见于唐卡或雕塑,而动漫作品面向8至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所以仅形象确定前前后后就经历了10套方案。”
青海省民族语动漫中心主任武国龙介绍,该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先后译制《喜洋洋与灰太狼》《三国演义》《黑猫警长》等各类动漫节目1142部(集),时常达713小时,并编创有《格萨尔王》等4部原创动漫作品。(完)
责编: